爱玩与懒惰,有点矛盾的共存在我身上,总是满腹热情的东奔西走,然后回来继续宅着。至于游记自然是有始无终或者干脆不写,也总有朋友责备我连个出游攻略的作用也没有。记得本科毕业那年在小百合的博客上写了一个骑车下扬州游记的上篇,而下篇怎是硕士毕业后因它人提起才最终补上的,免得被朋友误以为俺在扬州乐而不返了,但此时的百合也已经不是以前的百合了,甚至当年没写那个下篇的理由也慢慢遗忘了。那硕士毕业时候的滇藏骑行现在自然也是没的只言片语留下,该打该打。而不久前看到了别人游记里面的这张照片,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_ikht5ftEXjY/TMN7pOngWHI/AAAAAAAAGfs/pRu7TVKyVIM/20070823_ebbf41b5551c0fb438fauyx0RjofouuW.jpg
白马雪山前那个难眠之夜似乎又回到眼前,兴奋之余,也是羞愧,这也成了这篇游记动笔的理由。
星期二, 十一月 30, 2010
世界的孔道――看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太多的评论,关于电影我只说一句Jack Nicholson演McMurphy很对,我对他的感觉也一如看老了的他坐在订书钉中心骚扰我的Celtics一样,哈哈。说点自己想通和没想通的吧。
McMurphy不是疯子,而至于已经在病房里面那些是不是,至少有些是,那么这就带来一个困惑,他是一个"超人",他之前就已经确定地知道自己不是精神病。他是以"超人"的角色出现的,更甚的是他这个"超人"与"彼世界"保持着联系,并且"彼世界"(准确说是部分的)也对他认同,这种与"彼世界"的联系也赋予了他"超能力",比如带女孩子进来。不仅这个客观的"超人"主体,作者众多宗教性的隐喻,十二个人的钓鱼之行,回航时抱着两条大鱼,带拷锁的电击台,退缩的Billy,这一切都遵循着某个模式在发展。如果上帝已死,超人不在,"我们"该怎么办。坦白说我不喜欢这个假设,尽管这个可能更接近现实,或者作者本身就认为这种内生式的解放是不可能的?而这个剧作也成了逃出疯人院,类似一种"此世界"与"彼世界"通融,而不是"此世界"与"非世界"跳跃,自然也可以形容成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自述感。
此外护士长代表的秩序的根基又在哪里,应该是"异世界"的大部分人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我卑鄙的猜测是为了维护"异世界"的秩序,我还很确定这是疯人院最显然的必要性,已经有很多人由此联想到福柯以及理性话题,俺就不废话了。那么病房里的人有没有改变的权利呢,或者说他们又能否构成这个秩序根基的一部分呢?其实,每个个体不都存在与"异世界"的冲突么,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自由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如何在"此世界"和"彼世界"中建立某种交融的孔洞才是关键呢。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对"此世界"的认知和明确,反过来这种对界限的认知和明确本身就是交融的一部分。
在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颓势中,疯子们不是醉酒那晚的成功飞越,而是留了下来,这跟九十年代美国独大背景下 Shawshank暴风雨后的成功越狱以及最后于Red在海边的相会截然不同。事实上小说中,那帮自愿的人在Billy自杀之后也都走了,护士长也失去了其往日的权威,而从捷克跳脱出来的导演可能直面过现实,所以更倾向于政治的隐喻也有别于小说。不过,两者相同的隐喻是那个装聋作哑的Chief最后杀死了被做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的McMurphy一个人挣开了藩篱,200年来的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关于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小说里面用黑体特别的说明是LOBOTOMY,电影里面却语焉不详,至少我大学时候第一次看没懂。如果稍做点研究就知道这个手术在现在看来是鲁莽的,并因为这个小说的影响在七十年代后逐渐废止了,但在当时却让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有点讽刺是不,这又勾起了我之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超人,又如何向"非世界"迈进呢?如果借用Kuhn名词――范式,那么在科学领域这种范式转变如何实现的,离开上帝,超人,我们怎么预知跳跃的方向呢?
McMurphy不是疯子,而至于已经在病房里面那些是不是,至少有些是,那么这就带来一个困惑,他是一个"超人",他之前就已经确定地知道自己不是精神病。他是以"超人"的角色出现的,更甚的是他这个"超人"与"彼世界"保持着联系,并且"彼世界"(准确说是部分的)也对他认同,这种与"彼世界"的联系也赋予了他"超能力",比如带女孩子进来。不仅这个客观的"超人"主体,作者众多宗教性的隐喻,十二个人的钓鱼之行,回航时抱着两条大鱼,带拷锁的电击台,退缩的Billy,这一切都遵循着某个模式在发展。如果上帝已死,超人不在,"我们"该怎么办。坦白说我不喜欢这个假设,尽管这个可能更接近现实,或者作者本身就认为这种内生式的解放是不可能的?而这个剧作也成了逃出疯人院,类似一种"此世界"与"彼世界"通融,而不是"此世界"与"非世界"跳跃,自然也可以形容成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自述感。
此外护士长代表的秩序的根基又在哪里,应该是"异世界"的大部分人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我卑鄙的猜测是为了维护"异世界"的秩序,我还很确定这是疯人院最显然的必要性,已经有很多人由此联想到福柯以及理性话题,俺就不废话了。那么病房里的人有没有改变的权利呢,或者说他们又能否构成这个秩序根基的一部分呢?其实,每个个体不都存在与"异世界"的冲突么,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自由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如何在"此世界"和"彼世界"中建立某种交融的孔洞才是关键呢。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对"此世界"的认知和明确,反过来这种对界限的认知和明确本身就是交融的一部分。
在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颓势中,疯子们不是醉酒那晚的成功飞越,而是留了下来,这跟九十年代美国独大背景下 Shawshank暴风雨后的成功越狱以及最后于Red在海边的相会截然不同。事实上小说中,那帮自愿的人在Billy自杀之后也都走了,护士长也失去了其往日的权威,而从捷克跳脱出来的导演可能直面过现实,所以更倾向于政治的隐喻也有别于小说。不过,两者相同的隐喻是那个装聋作哑的Chief最后杀死了被做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的McMurphy一个人挣开了藩篱,200年来的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关于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小说里面用黑体特别的说明是LOBOTOMY,电影里面却语焉不详,至少我大学时候第一次看没懂。如果稍做点研究就知道这个手术在现在看来是鲁莽的,并因为这个小说的影响在七十年代后逐渐废止了,但在当时却让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有点讽刺是不,这又勾起了我之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超人,又如何向"非世界"迈进呢?如果借用Kuhn名词――范式,那么在科学领域这种范式转变如何实现的,离开上帝,超人,我们怎么预知跳跃的方向呢?
星期三, 十月 27, 2010
梁启超给梁思成的信
今日看纪录片《梁思成林徽音》,其中有此一段:
"20世纪20年代,整个美国建筑界在建筑设计方面还是折衷主义的(折衷主义建筑是19―20世纪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在建筑外形上模仿历史上各时 代的建筑风格,注重纯形式美。由于建筑师没有考虑到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建筑形式,因而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是保 守的),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得有多大改动,所谓设计也就是在平面上重新划分。梁思成对这种功能与形式脱节、外形只能死板地 去模仿古代建筑外形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怀疑,觉得长此下去自己也许会变成一个画匠,而不是建筑师,他把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父亲回信说:
"你 觉得自己天才不能符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业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象征,我听到欢喜极了。孟子 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 为学、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其巧耳。……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
而自己现在似乎也处于一种工匠的状态中,前日跟老爸闲聊,谈到此处境,颇有一番牢骚。而老爸却直接点出,这算是质变的一个过程。虽不似梁任公引经据典,但其意相同,人生的智慧如果不能圣变不能为悟。
说来此纪录片甚好,有不少打动人心的妙处。如林徽音谈爱情,以对方的存在为唯一的根本,镜头中闪现青春的春光照在林徽音的脸上那张照片。其实我原本不喜欢梁思成林徽音,一方面是以前国内过分的炒作,另一种是反感这种包办式婚姻的现实与荒谬。现在的转念也许是因为经过了一些事情,稍稍明白了妥协与进退,也懂得了舍弃与珍藏,虽然还是无法避免的去给那些包起来的回忆糖果写号码,但依旧还是鄙视金岳麟,哈哈:)
片子还没看完,却要继续规矩了,也许是因为我是胆小的乐观主义,可是处于队即将演到的红颜薄命的逃避。恩,红颜是注定薄命的么,红颜们小心阿。
"20世纪20年代,整个美国建筑界在建筑设计方面还是折衷主义的(折衷主义建筑是19―20世纪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在建筑外形上模仿历史上各时 代的建筑风格,注重纯形式美。由于建筑师没有考虑到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建筑形式,因而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是保 守的),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得有多大改动,所谓设计也就是在平面上重新划分。梁思成对这种功能与形式脱节、外形只能死板地 去模仿古代建筑外形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怀疑,觉得长此下去自己也许会变成一个画匠,而不是建筑师,他把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父亲回信说:
"你 觉得自己天才不能符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业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象征,我听到欢喜极了。孟子 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 为学、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其巧耳。……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
而自己现在似乎也处于一种工匠的状态中,前日跟老爸闲聊,谈到此处境,颇有一番牢骚。而老爸却直接点出,这算是质变的一个过程。虽不似梁任公引经据典,但其意相同,人生的智慧如果不能圣变不能为悟。
说来此纪录片甚好,有不少打动人心的妙处。如林徽音谈爱情,以对方的存在为唯一的根本,镜头中闪现青春的春光照在林徽音的脸上那张照片。其实我原本不喜欢梁思成林徽音,一方面是以前国内过分的炒作,另一种是反感这种包办式婚姻的现实与荒谬。现在的转念也许是因为经过了一些事情,稍稍明白了妥协与进退,也懂得了舍弃与珍藏,虽然还是无法避免的去给那些包起来的回忆糖果写号码,但依旧还是鄙视金岳麟,哈哈:)
片子还没看完,却要继续规矩了,也许是因为我是胆小的乐观主义,可是处于队即将演到的红颜薄命的逃避。恩,红颜是注定薄命的么,红颜们小心阿。
星期六, 九月 18, 2010
<南京南京>的心态解读
其实是年初在三番的Asian American Movie Festival 上看的,那时候心情不对,放着一直没发,今天这个日子好像有点意义,放出来也好:)
===============================================
南京南京还作为特别的受邀电影,还有专人介绍
http://festival.asianamericanmedia.org/2010/films-events/events/
我想去的是周中的第一场,可是票早就订没了,只有去门口试运气了
跟师姐吃饭后,就提起一个小时赶到,发现已经是很长的队伍横亘在Kabuki Theaters门口了
没辙等吧,发现大部分还是亚裔,有个小白在发传单,拿过来一个看,
反对对伊战争的,还是中文的,真是用心思阿
当天运气好,最后终于拿到了剩票,赶紧奔进去,电影已经开始了
铺垫了这么多,真正看电影还是满沉默的
为什么用沉默这个词,因为整个电影的基调触发不了我的神经
其实这个题材是很容易就喊出点什么东西的,可是整个片子就是在幽幽的吹着小曲
我看其他人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为啥呢
其实就陆川的访谈可以看出他和周围人脑子里面的混乱
根本还是中国还没到拍这样一个双方视角片子的时候
现在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反思的理论基础还是基本的民族主义或者是西方人性观
从中国人角度来看,屠杀无论从中国民族主义还是人性观上都是悲惨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日本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民族主义和人性是相冲突的
因为一个民族的扩张就是对其他民族的genocide,无论是肉体的还是文化的
强势民族的扩张带有合理性,因为其带有物质或精神上的优势
其扩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人类进步\进化的形式
那么回头来看弱势民族,如果站在同一角度思考
其被侵略是理所应当的,其原因就是自身的孱弱
那么对自己弱势的历史是该哀怜还是愤慨呢?
这对于一个上升中的带有很强民族主义色彩的大国国民是难以抉择的
一方面是很难放下屈辱的历史来用人性来审视双方
另一方面是现今的崛起却不用能同样的方式来报复
而这个切肤之痛缺难以忘怀
更理性的态度不是那个天才能想出来的
是需要中国民族的复兴,以及复兴所带来的思想跃迁
==============================================================
现在的钓鱼岛也是有同样的困境
国势上的转变让中日两国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
而记忆,特别是国人的记忆则往这个调整中加入了很多非理性的因素
其实,横须贺是日本领土吧,没有他国驻军么?
而美国跟加拿大之间没有领土争端么?
===============================================
南京南京还作为特别的受邀电影,还有专人介绍
http://festival.asianamericanmedia.org/2010/films-events/events/
我想去的是周中的第一场,可是票早就订没了,只有去门口试运气了
跟师姐吃饭后,就提起一个小时赶到,发现已经是很长的队伍横亘在Kabuki Theaters门口了
没辙等吧,发现大部分还是亚裔,有个小白在发传单,拿过来一个看,
反对对伊战争的,还是中文的,真是用心思阿
当天运气好,最后终于拿到了剩票,赶紧奔进去,电影已经开始了
铺垫了这么多,真正看电影还是满沉默的
为什么用沉默这个词,因为整个电影的基调触发不了我的神经
其实这个题材是很容易就喊出点什么东西的,可是整个片子就是在幽幽的吹着小曲
我看其他人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为啥呢
其实就陆川的访谈可以看出他和周围人脑子里面的混乱
根本还是中国还没到拍这样一个双方视角片子的时候
现在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反思的理论基础还是基本的民族主义或者是西方人性观
从中国人角度来看,屠杀无论从中国民族主义还是人性观上都是悲惨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日本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民族主义和人性是相冲突的
因为一个民族的扩张就是对其他民族的genocide,无论是肉体的还是文化的
强势民族的扩张带有合理性,因为其带有物质或精神上的优势
其扩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人类进步\进化的形式
那么回头来看弱势民族,如果站在同一角度思考
其被侵略是理所应当的,其原因就是自身的孱弱
那么对自己弱势的历史是该哀怜还是愤慨呢?
这对于一个上升中的带有很强民族主义色彩的大国国民是难以抉择的
一方面是很难放下屈辱的历史来用人性来审视双方
另一方面是现今的崛起却不用能同样的方式来报复
而这个切肤之痛缺难以忘怀
更理性的态度不是那个天才能想出来的
是需要中国民族的复兴,以及复兴所带来的思想跃迁
==============================================================
现在的钓鱼岛也是有同样的困境
国势上的转变让中日两国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
而记忆,特别是国人的记忆则往这个调整中加入了很多非理性的因素
其实,横须贺是日本领土吧,没有他国驻军么?
而美国跟加拿大之间没有领土争端么?
星期四, 九月 16, 2010
pendentive与中国的穹顶
西方的大穹顶,特别是架于pendentive之上的,往往格外高大和醒目
单纯从结构角度看pendentive不是最合理,
但与其说审美上的需求比如说为了层次和光线做的妥协
而中国的拱券多用在墓室城门或是藏书之类场所
而此类场所与人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采光的要求
考虑采光纵置拱券则进深不足,横置则开窗不便
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建筑有类似pendentive的结构
单纯从结构角度看pendentive不是最合理,
但与其说审美上的需求比如说为了层次和光线做的妥协
而中国的拱券多用在墓室城门或是藏书之类场所
而此类场所与人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采光的要求
考虑采光纵置拱券则进深不足,横置则开窗不便
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建筑有类似pendentive的结构
星期六, 九月 11, 2010
大历史中的小妇人
刚看完BBC FOUR 2008年拍的纪录片Christina: A Medieval Life,详细介绍见
http://www.mayavisionint.com/Catalogue/Christina_A_Medieval_Life/index.html
这个14世纪的小妇人Christina经历了大饥荒,内战乃至黑死病,而Michael Wood在那些700年前的税务报表,法庭文书和教堂档案中拼接出了Christina的一生。辛勤的劳动,生儿育女,再婚等等,尤其是上法庭争财产这段让我想起了敦煌纪录片中那个阿龙,一样的寡妇争财产的故事,一样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过更多的资料和背景介绍让Christina的背景更加丰富而细致,从气候变化到农作物减产再到传染病,也许是英国的资料更加丰富些,但是为什么英国保有了这么多关于普通人的原始资料呢?
敦煌第六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JIhMSBVBA&feature=related
Christina: A Medieval Life
<embed id=VideoPlayback src=http://video.google.com/googleplayer.swf?docid=-8403525663487423005&hl=en&fs=true style=width:400px;height:326px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embed>
http://www.mayavisionint.com/Catalogue/Christina_A_Medieval_Life/index.html
这个14世纪的小妇人Christina经历了大饥荒,内战乃至黑死病,而Michael Wood在那些700年前的税务报表,法庭文书和教堂档案中拼接出了Christina的一生。辛勤的劳动,生儿育女,再婚等等,尤其是上法庭争财产这段让我想起了敦煌纪录片中那个阿龙,一样的寡妇争财产的故事,一样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过更多的资料和背景介绍让Christina的背景更加丰富而细致,从气候变化到农作物减产再到传染病,也许是英国的资料更加丰富些,但是为什么英国保有了这么多关于普通人的原始资料呢?
敦煌第六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JIhMSBVBA&feature=related
Christina: A Medieval Life
<embed id=VideoPlayback src=http://video.google.com/googleplayer.swf?docid=-8403525663487423005&hl=en&fs=true style=width:400px;height:326px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embed>
星期一, 八月 09, 2010
兔子,等着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IJtisFNUE
原来兔子,等着瞧还在拍阿,而且youtube上有全集。苏联版的猫和老鼠也用上蜘蛛侠的素材了。想来兔子等着瞧还是更写实一些,新的剧集也保持了这一风格,比如猪身上的三个bra的比基尼。
btw,记得我第一次见到wh师妹的时候就想她似乎像一个什么形象,现在终于琢磨出来了,就是这个hare,哇卡卡
原来兔子,等着瞧还在拍阿,而且youtube上有全集。苏联版的猫和老鼠也用上蜘蛛侠的素材了。想来兔子等着瞧还是更写实一些,新的剧集也保持了这一风格,比如猪身上的三个bra的比基尼。
btw,记得我第一次见到wh师妹的时候就想她似乎像一个什么形象,现在终于琢磨出来了,就是这个hare,哇卡卡
星期日, 八月 08, 2010
一个人的yosemite
突然的假期,一个人的旅行
一辆小旅行车,跟着我走了几万mile,虽然我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但只要它能撑就能载着我的全部家当去旅行,于是我在一个周中的早上4点,我开着它出发拉,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到yosemite。早上8点,来到了熟悉的camp4,不需要预约,每人5块钱,这里永远是我在yosemite的家。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ite/SoloYosemite#
一辆自行车,不大不小的趴在后车箱里面,虽然我不知道yosemite有什么好的mtb trail,但是它确实valley里面最好的交通工具。一个阳光中的下午,从camp4到mirror lake,折向happy isle的trail head,再一路骑向谷口,在长满芦苇的滩地上骑行,直到夕阳在half dome留下最后的影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U_oVIqjC3Q
一个背包,不知道为什么,国内时候就喜欢vaude的包,不知道为什么,算是一种感情吧。如同小车一样,也是足够大,一个人backpacking的所有东西全都被一股脑塞了进去。于是在抢到backcounty的permit后,我背起俺的大包,奔向了May Lake.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Lmga3UMhKgFfU0l3E3vcO34h0UUaGbMt4I8frH2gLDyjWHhjtaesIhtVc66Ed3s3SZ4HYi2ndSp6FcR5PfD8_kwVOUHNie2ndCgYJRVI-M1qNRsmjJKQGtOkkTIhnZHAs_dHcYh_dsOb4/s512/0730000644.jpg
一顶帐篷,想起第一次在yosemite,在别人帐篷里面避雨。虽然这个帐篷是沉重的古典双人仗,但我却喜欢一个人在里面折腾。特别喜欢这个帐篷上那个小窗子,让我看到了May lake 的晨曦,而帐外熠熠生辉的sierra design的标也让别人看到我的存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65GrqnoXe35CGDJBnuFHA1bM1q4vlgo6uXtOtQLKfevGkjDAxLWTJwIZzOMpMdb15EyiOpD0UM6F0nRD7-ud7-AioT8VPdsdsSW-TOKBhcesu0X_G1oMh3W057uTaDH5bQzTXNFj0lU_K//
一台灶,最简单的,$12从rei annual sale淘到的,虽小却有打火石,正适合我这种马大哈,从来都是用的我灶点篝火。而一个人的旅行最无聊的可能是就是篝火,虽然在camp4和May lake了都点了把,但是无人相围而做,这火也难道热闹。。。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egaFt3peCAkly0LcPw8KuP9Nb4Cf1o_3iyU5DEOxf6LWhplxW7bhU7rVAF01y_24NF-pA5idwI2_Vi4HG87F3ln6a_zSPq8OHQ6u10JGhJOjDHBJDV5W8uuVRYMNPNBi363SdZdXl0Fe/s512/0729001839c.jpg
一本kindle,这简直是一个人出行的必备,哪怕是camp4自己一个人营营篝火的晚上,躺下打开kindle继续着上午在cathedral湖边清新空气中的阅读,或是沙滩上百无聊赖的下午幻象着书中宋朝士子们郊游的野趣,这里那里,这时那时,我都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u6b24-IOLA9bGmxcFWgWjwGXGYHObjfh-lKJLPnLQnB3cQojK1mxy35_RAf7Sajjj59GqeNik4SwbhzB9tEREypKxXoslVBgiR-oS2fI_Iml38LyDlCc1LOnAH_VEVLDpx8oYOTNIF9hg/s640/IMG_3944.JPG
一辆小旅行车,跟着我走了几万mile,虽然我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但只要它能撑就能载着我的全部家当去旅行,于是我在一个周中的早上4点,我开着它出发拉,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到yosemite。早上8点,来到了熟悉的camp4,不需要预约,每人5块钱,这里永远是我在yosemite的家。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ite/SoloYosemite#
一辆自行车,不大不小的趴在后车箱里面,虽然我不知道yosemite有什么好的mtb trail,但是它确实valley里面最好的交通工具。一个阳光中的下午,从camp4到mirror lake,折向happy isle的trail head,再一路骑向谷口,在长满芦苇的滩地上骑行,直到夕阳在half dome留下最后的影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U_oVIqjC3Q
一个背包,不知道为什么,国内时候就喜欢vaude的包,不知道为什么,算是一种感情吧。如同小车一样,也是足够大,一个人backpacking的所有东西全都被一股脑塞了进去。于是在抢到backcounty的permit后,我背起俺的大包,奔向了May Lake.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Lmga3UMhKgFfU0l3E3vcO34h0UUaGbMt4I8frH2gLDyjWHhjtaesIhtVc66Ed3s3SZ4HYi2ndSp6FcR5PfD8_kwVOUHNie2ndCgYJRVI-M1qNRsmjJKQGtOkkTIhnZHAs_dHcYh_dsOb4/s512/0730000644.jpg
一顶帐篷,想起第一次在yosemite,在别人帐篷里面避雨。虽然这个帐篷是沉重的古典双人仗,但我却喜欢一个人在里面折腾。特别喜欢这个帐篷上那个小窗子,让我看到了May lake 的晨曦,而帐外熠熠生辉的sierra design的标也让别人看到我的存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65GrqnoXe35CGDJBnuFHA1bM1q4vlgo6uXtOtQLKfevGkjDAxLWTJwIZzOMpMdb15EyiOpD0UM6F0nRD7-ud7-AioT8VPdsdsSW-TOKBhcesu0X_G1oMh3W057uTaDH5bQzTXNFj0lU_K//
一台灶,最简单的,$12从rei annual sale淘到的,虽小却有打火石,正适合我这种马大哈,从来都是用的我灶点篝火。而一个人的旅行最无聊的可能是就是篝火,虽然在camp4和May lake了都点了把,但是无人相围而做,这火也难道热闹。。。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egaFt3peCAkly0LcPw8KuP9Nb4Cf1o_3iyU5DEOxf6LWhplxW7bhU7rVAF01y_24NF-pA5idwI2_Vi4HG87F3ln6a_zSPq8OHQ6u10JGhJOjDHBJDV5W8uuVRYMNPNBi363SdZdXl0Fe/s512/0729001839c.jpg
一本kindle,这简直是一个人出行的必备,哪怕是camp4自己一个人营营篝火的晚上,躺下打开kindle继续着上午在cathedral湖边清新空气中的阅读,或是沙滩上百无聊赖的下午幻象着书中宋朝士子们郊游的野趣,这里那里,这时那时,我都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u6b24-IOLA9bGmxcFWgWjwGXGYHObjfh-lKJLPnLQnB3cQojK1mxy35_RAf7Sajjj59GqeNik4SwbhzB9tEREypKxXoslVBgiR-oS2fI_Iml38LyDlCc1LOnAH_VEVLDpx8oYOTNIF9hg/s640/IMG_3944.JPG
星期六, 五月 15, 2010
Prairie Doy Talk Learning
刚看了BBC最新的纪录片Prairie Dogs - Talk of the Town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0qm7bf), 看起来群体动物也是有语言传递的。不过更赞的是全片紧跟Prof. Slobodchikoff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生态学,特别是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这也是BBC拍纪录片的长处。虽然我已经在课上学过一遍了,但是没有真正做过还是没啥经验。Prof. Slobodchikoff的blog也很有趣(http://jan.ucc.nau.edu/~cns3/)
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11653/
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11653/
星期一, 五月 10, 2010
星期二, 五月 04, 2010
敦煌纪录片
央视的新片子,看得很沉重。。。特别是想到stein又想到王圆�,该怎么评价呢???
http://www.youtube.com/user/chinesecivilization#grid/user/39B0952C8E7A8700
而现在的藏经洞又在哪里呢?这个算是一个吧。
http://dsr.nii.ac.jp/toyobunko/creator/marc_aurel_stein.html.en
http://www.youtube.com/user/chinesecivilization#grid/user/39B0952C8E7A8700
而现在的藏经洞又在哪里呢?这个算是一个吧。
http://dsr.nii.ac.jp/toyobunko/creator/marc_aurel_stein.html.en
星期六, 五月 01, 2010
北方民族起源与中原民族视野
因为史料的限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往往扑朔迷离,后人也只能根据那些语焉不详的只言片语去猜测。本来是想通过地理因素来作一番解释,但发现这其中有很多主观上的限制,那么探讨一下这些限制就成为必须了。
一个限制是古人的视野,首先是汉文典籍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受限于汉人的视野,早期的匈奴出于阴山,后面则有乌桓之乌桓山 ,鲜卑之鲜卑山。似乎随着对北方的了解,史籍上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也越来越远。其次是游牧民族本身的传说的流传限制,比如蒙古秘史上说成吉思汗一族起源于三河之源肯特山,而其祖先蒙兀室韦游牧于更远望建河-额尔古纳河中段。很多观点认为他们来自于狩猎部落,但是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们来自狩猎部落,又为什么是狩猎部落来迁移进来而不是本地其他游牧民族来补缺。这一带的狩猎部落直到近代还是人丁稀少,而其中迁移出来的那部分人能够构成新 民族的主体么?
这就需要讨论游牧文明到底是原生的还是传入的。大部分观点似乎认为游牧民族最早起源于西亚或者中亚,那么畜牧技术的传入似乎没有带来民族起源记忆的认同,也许因为这个过程太早这种记忆早已被遗忘。那么如果是山地狩猎民族一波波的涌入游牧地带,为什么他们没有继承本地游牧民族的记 忆,反而他们的起源传说成了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但当这些游牧民族融入农耕民族时又毫无例外的被汉民族的记忆所迅速同化了。
如果使用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民族起源传说这个共同体的核心记忆也是不断重构的。首先,汉文典籍未必全部来源于游牧民族的传说,而且是汉人眼中的游牧民族传说,史记所载的匈奴,魏史所记之鲜卑等等都是华夏之后,其实是融合了汉人的华夏体系。而民族传说重构过程中不仅有新的概念的加入也有原有记忆的遗忘。以匈奴为例,近世的考古发现表明匈奴或起源于外贝加尔的石板墓文化体系,或如中国学者所称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或受更西的草原早期铁器文化的影响,但为什么最后成型的传说认为阴山是匈奴故地,显然这与莫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重构匈奴民族记忆有关。再以蒙古为例,后世蒙古以三河之源为祖地,而蒙古秘史则表明在此之前蒙古先人有从俄儿古涅昆出走的经历。而民族的认同往往在民族边缘被大大强化了,一方面是游牧民族在接近汉人的地方逐渐趋于统一,另一方面是各游牧民族的为了有别于农耕民族整合重构了民族起源的记忆,还有就是这种记忆被用文字记录而遏制了遗忘。是不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地由阴山,室韦山,鲜卑山,乃至高昌之北山。这些地区实际 是汉人视野所及的地方,或者实际不是汉人视界内的地方但只能附会于汉人所知的地图之上。
在森林草原交界带应该是四大水系,额尔古纳河-黑龙江,色楞格河-贝加尔湖,叶尼赛河,额尔齐斯河。那么这些河系应该都起了沟通的作用,相对来讲色楞格河在草原地带的流域面积还要大一些,而叶尼赛河则只有短短的一段在草原上。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沿山脊坡面的草原可能比河流是更好的打破纬向由温度控制的水分限制的天然路径,所以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是湿润草原向北的前锋,更早的进入南方诸民族的视野。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了中原史书上游牧民族起源地,并随着中原人视野向北方扩展。
以拓跋鲜卑为例。魏书序纪里面说其源自黄帝传六十六世,明显是根据汉族传说制造出来的。而从石室迁至大泽则是其主体民族拓跋氏的传说,按魏书鲜卑山的坐标被定为幽都之北,而尧时其首领又逐女魃于弱水之北,这个东西差距够大了吧。至于大泽在哪里似有争论,可能是呼伦湖,汉朝有人到过北海,却没有拓跋鲜卑的记载,故不能用北海附会。如果按田余庆的说法其先至西辽河一代,前路阻滞再西折到阴山匈奴故 地,这也是我上面所提及的山麓草原路径。而西辽河这段如果是跟汉人接触却似乎没有留下记录,所以西拉木伦河至少在那时不是边缘地带,至少隔着檀石槐。我设想的是无论少数民族传说如何,最终要落在汉人头脑中的地图上,幽都以北这个范围够大吧,就是因为拓跋鲜卑一路的迁徙中没有汉族的地图坐标。汉人的视野不是汉人的控制范围,
汉人从来没有稳固控制过漠北却在汉朝之后掌握了漠北地理的大概。而汉人视野的扩展速度是远超过中原政权疆界的扩展的,所以随着时代的推移北方民族的起源地也被越来越的汉人地图坐标所确定。另一方面疆界的北移虽慢,却把民族起源传说固定下来的民族边缘区域不断北推。当然民族起源传说固定的地方不代表其起源就是这些边缘地带,但这些传说上溯的时间应该是有限,传说固定的地方越北那么关于更北的记忆也就更多的被保存。
另一个限制是今人的视野,事实上森林草原交界的地区是绵延整个北方,从大兴安岭,贝加尔湖,叶尼赛河上游到阿尔泰山,这一带也是东亚最肥美的草原。中国学者的更多注意到国境内的大兴安岭,而更辈的外兴安岭的布里亚特人也同样是畜牧为主,再北还有雅库特人。
如果能排除如上的人为的限制,则可相对容易的用地理等环境因素来解释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一个限制是古人的视野,首先是汉文典籍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受限于汉人的视野,早期的匈奴出于阴山,后面则有乌桓之乌桓山 ,鲜卑之鲜卑山。似乎随着对北方的了解,史籍上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也越来越远。其次是游牧民族本身的传说的流传限制,比如蒙古秘史上说成吉思汗一族起源于三河之源肯特山,而其祖先蒙兀室韦游牧于更远望建河-额尔古纳河中段。很多观点认为他们来自于狩猎部落,但是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们来自狩猎部落,又为什么是狩猎部落来迁移进来而不是本地其他游牧民族来补缺。这一带的狩猎部落直到近代还是人丁稀少,而其中迁移出来的那部分人能够构成新 民族的主体么?
这就需要讨论游牧文明到底是原生的还是传入的。大部分观点似乎认为游牧民族最早起源于西亚或者中亚,那么畜牧技术的传入似乎没有带来民族起源记忆的认同,也许因为这个过程太早这种记忆早已被遗忘。那么如果是山地狩猎民族一波波的涌入游牧地带,为什么他们没有继承本地游牧民族的记 忆,反而他们的起源传说成了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但当这些游牧民族融入农耕民族时又毫无例外的被汉民族的记忆所迅速同化了。
如果使用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民族起源传说这个共同体的核心记忆也是不断重构的。首先,汉文典籍未必全部来源于游牧民族的传说,而且是汉人眼中的游牧民族传说,史记所载的匈奴,魏史所记之鲜卑等等都是华夏之后,其实是融合了汉人的华夏体系。而民族传说重构过程中不仅有新的概念的加入也有原有记忆的遗忘。以匈奴为例,近世的考古发现表明匈奴或起源于外贝加尔的石板墓文化体系,或如中国学者所称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或受更西的草原早期铁器文化的影响,但为什么最后成型的传说认为阴山是匈奴故地,显然这与莫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重构匈奴民族记忆有关。再以蒙古为例,后世蒙古以三河之源为祖地,而蒙古秘史则表明在此之前蒙古先人有从俄儿古涅昆出走的经历。而民族的认同往往在民族边缘被大大强化了,一方面是游牧民族在接近汉人的地方逐渐趋于统一,另一方面是各游牧民族的为了有别于农耕民族整合重构了民族起源的记忆,还有就是这种记忆被用文字记录而遏制了遗忘。是不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地由阴山,室韦山,鲜卑山,乃至高昌之北山。这些地区实际 是汉人视野所及的地方,或者实际不是汉人视界内的地方但只能附会于汉人所知的地图之上。
在森林草原交界带应该是四大水系,额尔古纳河-黑龙江,色楞格河-贝加尔湖,叶尼赛河,额尔齐斯河。那么这些河系应该都起了沟通的作用,相对来讲色楞格河在草原地带的流域面积还要大一些,而叶尼赛河则只有短短的一段在草原上。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沿山脊坡面的草原可能比河流是更好的打破纬向由温度控制的水分限制的天然路径,所以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是湿润草原向北的前锋,更早的进入南方诸民族的视野。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了中原史书上游牧民族起源地,并随着中原人视野向北方扩展。
以拓跋鲜卑为例。魏书序纪里面说其源自黄帝传六十六世,明显是根据汉族传说制造出来的。而从石室迁至大泽则是其主体民族拓跋氏的传说,按魏书鲜卑山的坐标被定为幽都之北,而尧时其首领又逐女魃于弱水之北,这个东西差距够大了吧。至于大泽在哪里似有争论,可能是呼伦湖,汉朝有人到过北海,却没有拓跋鲜卑的记载,故不能用北海附会。如果按田余庆的说法其先至西辽河一代,前路阻滞再西折到阴山匈奴故 地,这也是我上面所提及的山麓草原路径。而西辽河这段如果是跟汉人接触却似乎没有留下记录,所以西拉木伦河至少在那时不是边缘地带,至少隔着檀石槐。我设想的是无论少数民族传说如何,最终要落在汉人头脑中的地图上,幽都以北这个范围够大吧,就是因为拓跋鲜卑一路的迁徙中没有汉族的地图坐标。汉人的视野不是汉人的控制范围,
汉人从来没有稳固控制过漠北却在汉朝之后掌握了漠北地理的大概。而汉人视野的扩展速度是远超过中原政权疆界的扩展的,所以随着时代的推移北方民族的起源地也被越来越的汉人地图坐标所确定。另一方面疆界的北移虽慢,却把民族起源传说固定下来的民族边缘区域不断北推。当然民族起源传说固定的地方不代表其起源就是这些边缘地带,但这些传说上溯的时间应该是有限,传说固定的地方越北那么关于更北的记忆也就更多的被保存。
另一个限制是今人的视野,事实上森林草原交界的地区是绵延整个北方,从大兴安岭,贝加尔湖,叶尼赛河上游到阿尔泰山,这一带也是东亚最肥美的草原。中国学者的更多注意到国境内的大兴安岭,而更辈的外兴安岭的布里亚特人也同样是畜牧为主,再北还有雅库特人。
如果能排除如上的人为的限制,则可相对容易的用地理等环境因素来解释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星期日, 四月 04, 2010
主子心,奴才命
记得以前似乎中学时候看教参还是什么东西,其中大赞晴雯的坚贞与勇敢,经常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且与宝二哥毫无主仆之见,大有无产阶级女性革命代表之势。
可细细考究一下,这种错觉也许来自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的隔膜吧。宝玉和晴雯是不是奴仆关系暂且不论,可晴雯对其他"阶级姐妹"是啥态度?比如对坠儿偷东西这事,一者坠儿偷的不是晴雯的东西,二者偷东西犯得着扎人家手掌这种肉刑,这比凤姐的跪瓷瓦子如何?三者晴雯看人不顺眼把人家撵出去,等坠儿娘找上来又推在宝玉身上。而她跟坠儿娘对嘴那段,完全就是二主子对更低一级奴仆的摆谱。晴雯可真是主子心奴才命了,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其实是那个年代那个园子身份有差距的人必然套在奴仆关系里面。宝玉也是如此,其对黛玉之心不可谓不真,但这并不妨碍其跟袭人云雨,跟金钏调情,别说宝玉就是黛玉对此也未必在意,这泪人在意的不过是新来的姐姐。要拿现在的女权主义观念去套在宝玉身上,那真是可笑了,别说女权就是人权尚那时候没有呢,这也才是真正那时候的曹雪芹写出来的人物。
坠儿事之原文:
坠儿只得前凑。晴雯 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庚辰双行夹批:是病卧之时。】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 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 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 背后骂他。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 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 去,晚也去,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他母亲来,打点了他的东西,又来见晴雯等,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 好,【庚辰双行夹批:"侄女"二字妙,余前注不谬。】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晴雯道:"你这话只等宝玉来问他,与我们无干。" 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 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忙道: "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 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 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 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 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 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便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那媳妇听了,无言可 对,亦不敢久立,赌气带了坠儿就走。宋妈妈忙 道:"怪道你这嫂子不知规矩,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个头。没有别的谢礼,──便有谢礼,他们也不希罕,──不过磕个头,尽了心。怎么 说走就走?"坠儿听了,只得翻身进来,给他两个磕了两个头,又找秋纹等。他们也不睬他。那媳妇�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可细细考究一下,这种错觉也许来自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的隔膜吧。宝玉和晴雯是不是奴仆关系暂且不论,可晴雯对其他"阶级姐妹"是啥态度?比如对坠儿偷东西这事,一者坠儿偷的不是晴雯的东西,二者偷东西犯得着扎人家手掌这种肉刑,这比凤姐的跪瓷瓦子如何?三者晴雯看人不顺眼把人家撵出去,等坠儿娘找上来又推在宝玉身上。而她跟坠儿娘对嘴那段,完全就是二主子对更低一级奴仆的摆谱。晴雯可真是主子心奴才命了,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其实是那个年代那个园子身份有差距的人必然套在奴仆关系里面。宝玉也是如此,其对黛玉之心不可谓不真,但这并不妨碍其跟袭人云雨,跟金钏调情,别说宝玉就是黛玉对此也未必在意,这泪人在意的不过是新来的姐姐。要拿现在的女权主义观念去套在宝玉身上,那真是可笑了,别说女权就是人权尚那时候没有呢,这也才是真正那时候的曹雪芹写出来的人物。
坠儿事之原文:
坠儿只得前凑。晴雯 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庚辰双行夹批:是病卧之时。】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 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 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 背后骂他。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 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 去,晚也去,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他母亲来,打点了他的东西,又来见晴雯等,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 好,【庚辰双行夹批:"侄女"二字妙,余前注不谬。】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晴雯道:"你这话只等宝玉来问他,与我们无干。" 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 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忙道: "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 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 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 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 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 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便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那媳妇听了,无言可 对,亦不敢久立,赌气带了坠儿就走。宋妈妈忙 道:"怪道你这嫂子不知规矩,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个头。没有别的谢礼,──便有谢礼,他们也不希罕,──不过磕个头,尽了心。怎么 说走就走?"坠儿听了,只得翻身进来,给他两个磕了两个头,又找秋纹等。他们也不睬他。那媳妇�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星期一, 三月 29, 2010
darjeeling与邮路
darjeeling/大吉岭这个喜马拉雅山下的小镇子却有这一个世界遗产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英国人在19世纪末期建设了这条充满的展线和爬坡的窄轨铁路,也把帝国的触角伸到喜马拉雅山下。很小的toy train从平坦的恒河河谷行驶不到一百公里就爬升到了海拔两千多米的大吉岭,而大吉岭100多公里外就是西藏的南部要卡亚东。刚看了央视所拍的中国邮政史纪录片国脉所系(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asb8s1mzw&feature=related),里面讲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西藏直到解放后还是借助驻藏的印度客邮来和内地通邮。邮路是拉萨-亚东-大吉岭然后通过铁路和海运到香港,看关于西藏十月事变那些被缴械的川军也是从这个路线而不是川藏线回国的,所以那时候一封信上有人民邮政,西藏地方邮政,印度邮政三种邮戳和邮票。而西藏通邮的开始也是从有了铁路支持的英国入侵亚东并随军设立邮站开始的,甚至在签订印藏条约后英军撤出后,驻藏大臣还要求英国邮站留下来,因为从川藏驿站到北京要一个半月,而从亚东大吉岭到香港转至北京才要29天。此事也在后来西藏十月事变,中藏谈判中发挥了作用,据说中国谈判代表和中央政府的通信联系完全处于英国邮政的监视下,这样的谈判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在辛亥革命中断大清政府短暂的川藏邮路建设后,流亡印度归来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立刻学习英国设立了西藏地方邮政,邮路也依然经亚东,大吉岭连接入印度邮政体系。而此片却较为客观的评价了十三世达赖设立地方邮政的意义,这无疑是西藏现代化进程的一步,只不过这次的现代化不是东方化而是西方化。其实这个的解释可以用在西藏也可以用在外蒙,新疆,做为一个民族,学习最先进的文化技术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必须,那么对其背叛宗主的道义谴责就有些无力了。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主体民族的竞争力,没有技术和文化的吸引力是不能妄求其他民族的向心力。
西藏民主改革后人民邮政取代了西藏地方邮政和印度客邮,并把邮路开向了西藏各个角落,而最近开通的进藏铁路又给西藏邮路带来了新的选择。而BBC恰巧之前拍摄了一部关于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的纪录片(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0qvk99),100年前的窄轨,100年前的火车,甚至同样100年前的蒸汽机以及沿路同样质朴的铁路员工和靠头顶肩扛谋生的脚夫。而喜马拉雅山这边则是准轨桥洞相连的青藏铁路,虽然是美国但却一样驰骋的NJ2机车,以及记忆中载我去拉萨火车站那位谈吐颇有些粗俗的藏族出租车师傅。在这种对比中西藏的未来似乎清晰了起来,虽然可能会背离某些高等人的香格里拉设想。而十四世达赖西方化的倾向估计也不会得到像十三世达赖那样的评价了。
西藏民主改革后人民邮政取代了西藏地方邮政和印度客邮,并把邮路开向了西藏各个角落,而最近开通的进藏铁路又给西藏邮路带来了新的选择。而BBC恰巧之前拍摄了一部关于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的纪录片(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0qvk99),100年前的窄轨,100年前的火车,甚至同样100年前的蒸汽机以及沿路同样质朴的铁路员工和靠头顶肩扛谋生的脚夫。而喜马拉雅山这边则是准轨桥洞相连的青藏铁路,虽然是美国但却一样驰骋的NJ2机车,以及记忆中载我去拉萨火车站那位谈吐颇有些粗俗的藏族出租车师傅。在这种对比中西藏的未来似乎清晰了起来,虽然可能会背离某些高等人的香格里拉设想。而十四世达赖西方化的倾向估计也不会得到像十三世达赖那样的评价了。
星期五, 三月 19, 2010
城里的一天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ite/SFAcademic#
8点,和上班的人群一起挤上caltrain最靠前的自行车车厢,打开netbook看NHK的纪录片,等待一个小时后三藩。
9点,山地车滑行在Panhandle公园的树荫中,虽然并没有吃到mama's有名的早餐,身体却充满了城市的喧嚣。一个女孩越我而去,也许一辆fixie会更应景。。。
10点,立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门外free day等票长队中,祈祷能拿到planetarium的pass,三藩的闲人就是多。
11点,步行在巨大的热带温室中,穿花蛱蝶扑面而来,以及各种丑陋的、艳丽的蜥蜴青蛙们蜗居的小笼子。
12点,n多小tank的aquarium横亘在地下,见到了以前只能在银幕上看到的生物,
1点,在号称既organic又nature friendly 的cafe里面被宰,三番是liberties的聚居地。。。
2点,美国人了无心意的追随达尔文的足迹不断重复的探访加拉怕格斯群岛,收集的物品成了科学宫里面内容最匮乏的一部分
3点,终于进入planetarium,片名是jouney of star,实际是纽约那个自然博物馆做的,中途我迷糊来着,看来当年没去看自然博物馆的show是正确的。
4点,来到科学宫引以为豪的green roof,边上有个老美说如果外星人来这肯定比较亲切。。。
5点,骑车来到海边,看到郁金香加风车的无敌景致。在沙滩上,海浪卷来,给我的爱车留下一片海草以及我湿透的鞋子作为纪念。
6点,飞速爬上sunset,沿着geary冲,为的是城里的晚餐和啤酒
7点,跟师姐聊十多年前的浦口出来的那些人和事,发现自己还是很傻很懒惰
8点,United Square 还是熙熙攘攘,沿着geary往回奔,继续排队,期待能买到一张在美国日本城放映的陆川拍的南京南京的剩票
9点,填写观影感受,尽管我一部亚洲电影节的片子都没看过,继续,仔细阅读队伍中某人散发的反战宣传单
10点,刘烨的故事,装帅装痴,陆川还是太稚嫩了,扛不起来这么沉重的题目
11点,日本人的故事,中国人还是没强大,还不足以去诉说一个强者的脆弱
12点,从日本城到caltrain车站,一路向下穿过无数个红绿灯,用时8分钟,提前10分钟赶到caltrain,喜欢城里的路灯
1点,在逃票和查票的争吵中瞌睡,晚上的caltrain带着寒意
2点,骑车走过今天最后的3mile,黑漆漆的街,镇子就是镇子,哪怕是很大的镇子
8点,和上班的人群一起挤上caltrain最靠前的自行车车厢,打开netbook看NHK的纪录片,等待一个小时后三藩。
9点,山地车滑行在Panhandle公园的树荫中,虽然并没有吃到mama's有名的早餐,身体却充满了城市的喧嚣。一个女孩越我而去,也许一辆fixie会更应景。。。
10点,立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门外free day等票长队中,祈祷能拿到planetarium的pass,三藩的闲人就是多。
11点,步行在巨大的热带温室中,穿花蛱蝶扑面而来,以及各种丑陋的、艳丽的蜥蜴青蛙们蜗居的小笼子。
12点,n多小tank的aquarium横亘在地下,见到了以前只能在银幕上看到的生物,
1点,在号称既organic又nature friendly 的cafe里面被宰,三番是liberties的聚居地。。。
2点,美国人了无心意的追随达尔文的足迹不断重复的探访加拉怕格斯群岛,收集的物品成了科学宫里面内容最匮乏的一部分
3点,终于进入planetarium,片名是jouney of star,实际是纽约那个自然博物馆做的,中途我迷糊来着,看来当年没去看自然博物馆的show是正确的。
4点,来到科学宫引以为豪的green roof,边上有个老美说如果外星人来这肯定比较亲切。。。
5点,骑车来到海边,看到郁金香加风车的无敌景致。在沙滩上,海浪卷来,给我的爱车留下一片海草以及我湿透的鞋子作为纪念。
6点,飞速爬上sunset,沿着geary冲,为的是城里的晚餐和啤酒
7点,跟师姐聊十多年前的浦口出来的那些人和事,发现自己还是很傻很懒惰
8点,United Square 还是熙熙攘攘,沿着geary往回奔,继续排队,期待能买到一张在美国日本城放映的陆川拍的南京南京的剩票
9点,填写观影感受,尽管我一部亚洲电影节的片子都没看过,继续,仔细阅读队伍中某人散发的反战宣传单
10点,刘烨的故事,装帅装痴,陆川还是太稚嫩了,扛不起来这么沉重的题目
11点,日本人的故事,中国人还是没强大,还不足以去诉说一个强者的脆弱
12点,从日本城到caltrain车站,一路向下穿过无数个红绿灯,用时8分钟,提前10分钟赶到caltrain,喜欢城里的路灯
1点,在逃票和查票的争吵中瞌睡,晚上的caltrain带着寒意
2点,骑车走过今天最后的3mile,黑漆漆的街,镇子就是镇子,哪怕是很大的镇子
星期四, 三月 11, 2010
老饕记之芥末
处在痛苦的减肥中,那些山珍美味似乎也要离我而去。俺又不想亏待自己的消化系统,想来想去只好去品味日本美食了。去了这边有名的日本超市Mitsuwa,果然是很是正宗。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是日裔的,身边围绕着日语请你品尝样品,我现在还记得那个素鸡浓郁的香味。店里面蔬菜水果虽然比中国店稍贵,卖相确实格外可人,味道也不错,刚才的香菇青菜不经意中蘑菇被我先吃完了,只留下青菜了。买了生鱼片,寿司,自然没忘了顺道带上一瓶日本芥末酱,赶快回家大快朵颐。日本店的寿司真精致,装寿司的盘子都很好看,饭后拿在farmer's market新买的核桃沾着plain yogurt,又得浮生半日闲。这还是我在美国第一次买带壳的核桃呢,还费我找个了精巧的工具-笔记本电池-把壳敲开。。。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ite/Sushi#
记得小时候妈妈把无色的芥末油放在凉拌菜里面,我却不是很感冒。真正喜欢上芥末是市面上出现一种叫芥末小生的芥末粉包花生的零食,嗜食花生的我自然也要试一试,绿色的花生满搞笑的,可两粒下嘴已经辣的不行,我又怎可放弃,继续吃,那种挑战之后的刺激很让我爽了一把,自此就喜欢上了芥末,写到这我嘴又分泌唾液了。且慢,这个芥末真的跟小时候的芥末油是一个东西么,虽然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考察一番却发现我的无知。
这边管日本的芥末酱都叫Wasabi,很好念的名字,日语里面是ワサビ(山葵)。其实山葵(十字花科植物,学名Wasabia japonica)才是Wasabi的本意,山葵的根部经过研磨成粉就是日本芥末。事实上因为山葵养殖加工不易,现在市面上以及大部分寿司店里面的Wasabi都是用另外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加上绿色颜料制造的,悲哀。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Wasabi_by_EverJean_in_Nishiki-ichiba,_Kyoto.jpg
那么芥末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很简单芥末是芥菜类植物种子的粉末,这个东西倒是东西一致,英文叫Mustard,就是热狗里面那种黄色的酱,而英文里面Mustard is a condiment made from the seeds of a mustard plant。。。就是小时候的芥末油就芥末籽经过蒸煮过的产品,其味道比西方的Mustard不知道要强烈多少倍。人类最早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的化学武器就因为其黄色还有类似芥末的气味被命名为芥子气(mustard gas),食品和毒品真是一墙之隔阿。不过这芥菜类植物(mustard plant)又是啥呢,是能产能有辣味种子的十字花科芸苔属和白芥属的一些植物,这不是循环定义么。中国的芥末就是一种芥菜的种子,英文叫Brown mustard,学名叫Brassica juncea,大家应该都吃过,没吃过?吃过芥菜的变种没有,榨菜,雪里蕻通通都是,我想这回应该都吃过了吧。因为这类植物在旧大陆的广泛分布,芥末也就成了东西方美食中通用的调料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ite/Sushi#
记得小时候妈妈把无色的芥末油放在凉拌菜里面,我却不是很感冒。真正喜欢上芥末是市面上出现一种叫芥末小生的芥末粉包花生的零食,嗜食花生的我自然也要试一试,绿色的花生满搞笑的,可两粒下嘴已经辣的不行,我又怎可放弃,继续吃,那种挑战之后的刺激很让我爽了一把,自此就喜欢上了芥末,写到这我嘴又分泌唾液了。且慢,这个芥末真的跟小时候的芥末油是一个东西么,虽然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考察一番却发现我的无知。
这边管日本的芥末酱都叫Wasabi,很好念的名字,日语里面是ワサビ(山葵)。其实山葵(十字花科植物,学名Wasabia japonica)才是Wasabi的本意,山葵的根部经过研磨成粉就是日本芥末。事实上因为山葵养殖加工不易,现在市面上以及大部分寿司店里面的Wasabi都是用另外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加上绿色颜料制造的,悲哀。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Wasabi_by_EverJean_in_Nishiki-ichiba,_Kyoto.jpg
那么芥末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很简单芥末是芥菜类植物种子的粉末,这个东西倒是东西一致,英文叫Mustard,就是热狗里面那种黄色的酱,而英文里面Mustard is a condiment made from the seeds of a mustard plant。。。就是小时候的芥末油就芥末籽经过蒸煮过的产品,其味道比西方的Mustard不知道要强烈多少倍。人类最早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的化学武器就因为其黄色还有类似芥末的气味被命名为芥子气(mustard gas),食品和毒品真是一墙之隔阿。不过这芥菜类植物(mustard plant)又是啥呢,是能产能有辣味种子的十字花科芸苔属和白芥属的一些植物,这不是循环定义么。中国的芥末就是一种芥菜的种子,英文叫Brown mustard,学名叫Brassica juncea,大家应该都吃过,没吃过?吃过芥菜的变种没有,榨菜,雪里蕻通通都是,我想这回应该都吃过了吧。因为这类植物在旧大陆的广泛分布,芥末也就成了东西方美食中通用的调料了。
星期一, 三月 08, 2010
NHK 食物与文明 纪录片
最近下载了NHK食物与文明系列纪录片,这个食物与文明系列其实是我冠名的,实际上是NHK从1985到1992期间探索世界各地文明与食物的三个系列。NHK 的纪录片主题总是宏观如最前面的序,5万公里之旅...但细节却依旧充实。把每个镜头组装起来的过程就暗暗伏下了最后的那个大视野的角度。而NHK又往往能找到常驻当地做研究的日本学者,胸怀世界当是大国胸襟。作者满可以用大量的素材去填充每个文明或族群的饮食构成,而对一个代表性主食的源流娓娓道来则更让人觉得通透。当然主角之外的配角往往是带过而已,还可吸引我们自己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这也许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吧。不过前面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系列毕竟太过梗概了,不知道NHK是不是为了弥补,就有了人类以何为食系列来介绍一些辅粮和瓜果。当然也不能把渔民遗漏了,其实渔业对整个人类来说所占比重较少,而渔业的方式也较接近,所以最后河海猎人的系列有些特色不清,但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完全不同了。这一系列纪录片虽拍摄于二三十年前,资料尚有不足之处,但其内容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只是不知道马里人改种水稻后现在的命运又如何?
下面是这一系列纪录片的目录,verycd上刚好有新资源。
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系列(食と文明の世界像)5集 发行时间: 1985年
(序):食物的起源~5万公里之旅
(1):一滴血也能利用~肉
(2):一粒麦子的华丽变身~面包
(3):游牧民族的遗产~乳制品
(4):安第斯的礼物~马铃薯
(5):亚洲巨大的恩赐~稻米
人类以何为食系列 (人间は何を食べてきたか) 4集 发行时间: 1992年
(1):糯米~降临大地的神的食物
(2):西瓜~沙漠居民的水瓶
(3):玉米~印第安的伟大遗产
(4):杂谷~热带草原最后的礼物
河海的猎人们系列 (海と川の狩人たち) 4集全 发行时间: 1992年
(1):在灼热的大海追逐鲸鱼~印度尼西亚-伦巴他岛
(2):热带草原的移动渔民~非洲-尼杰鲁山
(3):珊瑚礁的海上人家~南太平洋-曼多古岛
(4):被鲑鱼引导的北方民族~加拿大-北美大陆
下面是这一系列纪录片的目录,verycd上刚好有新资源。
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系列(食と文明の世界像)5集 发行时间: 1985年
(序):食物的起源~5万公里之旅
(1):一滴血也能利用~肉
(2):一粒麦子的华丽变身~面包
(3):游牧民族的遗产~乳制品
(4):安第斯的礼物~马铃薯
(5):亚洲巨大的恩赐~稻米
人类以何为食系列 (人间は何を食べてきたか) 4集 发行时间: 1992年
(1):糯米~降临大地的神的食物
(2):西瓜~沙漠居民的水瓶
(3):玉米~印第安的伟大遗产
(4):杂谷~热带草原最后的礼物
河海的猎人们系列 (海と川の狩人たち) 4集全 发行时间: 1992年
(1):在灼热的大海追逐鲸鱼~印度尼西亚-伦巴他岛
(2):热带草原的移动渔民~非洲-尼杰鲁山
(3):珊瑚礁的海上人家~南太平洋-曼多古岛
(4):被鲑鱼引导的北方民族~加拿大-北美大陆
星期五, 三月 05, 2010
电影单子
在豆瓣上发现了这个,靠评价分数来排名的rank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40962/?start=0
好玩,一看第一名就是Planet Earth,哈,看来跟全球高清光盘销售量一致阿。
看了一下名典里面的片子,发现凡是分数高而评价人数少的,比如评价人数在5000以下的都是小制作文艺片,即所谓小资/装B电影(这里指特B的那种,因为本身豆瓣已经是小资聚集之地了),而这类电影的观众群会习惯对这类电影打高分,但他们的评价却不会促使更多的人去观看这些电影。实际上这个rank本身已经剔除了评价人数小于1000的片子。但有个另一个单子是评价人数介于200到1000人的,这可算是真正冷门片子了,不过这些冷门片子的评分却大都在9.0以下,说明看这些片子的人不会现实出自己的偏好,或者本身这些片子就不好,即使8分也是偏好所致,因为大多数片子俺都没看过,所以无法评价。而小于200人评价的最冷门片子却有人给出高分,不过人数太少不好说啥。。。
又发现我这个绝少看电影的人居然看过超过半数的影片,而这些片子又极大的涵盖了我看过的(国外)电影,说明大众(或者说高校ftp)主宰了我要看什么片子而不是我的兴趣和意志。因为同样的纪录片rank,我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40962/?start=0
好玩,一看第一名就是Planet Earth,哈,看来跟全球高清光盘销售量一致阿。
看了一下名典里面的片子,发现凡是分数高而评价人数少的,比如评价人数在5000以下的都是小制作文艺片,即所谓小资/装B电影(这里指特B的那种,因为本身豆瓣已经是小资聚集之地了),而这类电影的观众群会习惯对这类电影打高分,但他们的评价却不会促使更多的人去观看这些电影。实际上这个rank本身已经剔除了评价人数小于1000的片子。但有个另一个单子是评价人数介于200到1000人的,这可算是真正冷门片子了,不过这些冷门片子的评分却大都在9.0以下,说明看这些片子的人不会现实出自己的偏好,或者本身这些片子就不好,即使8分也是偏好所致,因为大多数片子俺都没看过,所以无法评价。而小于200人评价的最冷门片子却有人给出高分,不过人数太少不好说啥。。。
又发现我这个绝少看电影的人居然看过超过半数的影片,而这些片子又极大的涵盖了我看过的(国外)电影,说明大众(或者说高校ftp)主宰了我要看什么片子而不是我的兴趣和意志。因为同样的纪录片rank,我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星期六, 二月 20, 2010
玉兰花开
记得初到南京,似乎周边的一切随着心情迅速由清新变得灰暗起来,那年冬天阴冷的空气更把灰暗的背景罩上了寒霜。尽管学校一开始就给了两床被子,可把被子做得长些或者分个号码是很困难的事情么?我这样的北方汉子的膀子和脚就被一层单被遮盖着,这两个部位又似乎集中了无限的寒冷感觉神经。寒假回到温暖的家,再跟旧同窗的畅饮,似真有几分怨气浑赖在这江南佳丽之地了。返校之日,车窗外消失了白色的雪盖,自然这层冷灰就重新穿上了身,我只有浑身的不自在。二月,三月,蛰伏在宿舍是我抵抗周遭所有灰冷的唯一方法,而连绵不断的雨则把窗外一遍遍刷暗,江南春也许只是幻象。
似乎是三月初的一天,因为什么古怪的要求,很可能是可恶的辅导员下令,我那个学期第一次到鼓楼校区。颠簸的高新线缓慢地在市区杂乱的建筑中穿行,各种从阴暗筒子楼里伸出的天线和晾衣杆把稀有的晴空挑的杂乱异常。幸好路边的法国梧桐不会像北京街上的槐树那样向上伸出可怖的虬枝,当然那几片勉强飘曳着的梧桐叶子也不会带来什么暖意。倒霉,我诅咒着该死的行程让我远离暖和被窝,即使我的脚和膀子可能并不同意。自南园而北园,上课时间置身这些局促的建筑中倒也得着些安静,只可惜校园里面的植物尚不如龙王山上的野草,一点绿意都没有。远远看到的北大楼也是枯枝缠身,哎,哪怕像南师大那样给梁榫刷上些红色也好阿。
又转过一片灰墙青瓦,是没有修复前的小礼堂,前面也敞亮起来。突一抬头,一个庞然大物竟矗立在眼前,几百个巨大的白玉兰浮在那里。细看来,如佛陀印契般各式张开的,没张开的,都立在细细的枝头。那些硕大的花朵,就直立着,没有花萼护着,没有粗壮的枝条依傍,没有一点破损,也没有一丝杂色。
之后的几年每到春天我总会去同样的地方,只可惜总是红泥多过立花。哪怕之后的南园生活,我也仅见到不多的玉兰花立在同样的枝条上,不过地上铺满的花瓣似乎在谴责我的懒惰,虽然我蛮想脱罪于之前的狂风恶雨。再也没有看到那么多那么大的玉兰了,于是这些玉兰就成了一个幻象,一个无可追寻的邂逅,留在了北园的小礼堂前。
昨日骑车经过南湾的小公园,路旁有柱粉色的玉兰,虽然不是很高大,却一样堆满了红色的玉兰花,遂有此文。
何时再看到那样巨大的白玉兰呢?
似乎是三月初的一天,因为什么古怪的要求,很可能是可恶的辅导员下令,我那个学期第一次到鼓楼校区。颠簸的高新线缓慢地在市区杂乱的建筑中穿行,各种从阴暗筒子楼里伸出的天线和晾衣杆把稀有的晴空挑的杂乱异常。幸好路边的法国梧桐不会像北京街上的槐树那样向上伸出可怖的虬枝,当然那几片勉强飘曳着的梧桐叶子也不会带来什么暖意。倒霉,我诅咒着该死的行程让我远离暖和被窝,即使我的脚和膀子可能并不同意。自南园而北园,上课时间置身这些局促的建筑中倒也得着些安静,只可惜校园里面的植物尚不如龙王山上的野草,一点绿意都没有。远远看到的北大楼也是枯枝缠身,哎,哪怕像南师大那样给梁榫刷上些红色也好阿。
又转过一片灰墙青瓦,是没有修复前的小礼堂,前面也敞亮起来。突一抬头,一个庞然大物竟矗立在眼前,几百个巨大的白玉兰浮在那里。细看来,如佛陀印契般各式张开的,没张开的,都立在细细的枝头。那些硕大的花朵,就直立着,没有花萼护着,没有粗壮的枝条依傍,没有一点破损,也没有一丝杂色。
之后的几年每到春天我总会去同样的地方,只可惜总是红泥多过立花。哪怕之后的南园生活,我也仅见到不多的玉兰花立在同样的枝条上,不过地上铺满的花瓣似乎在谴责我的懒惰,虽然我蛮想脱罪于之前的狂风恶雨。再也没有看到那么多那么大的玉兰了,于是这些玉兰就成了一个幻象,一个无可追寻的邂逅,留在了北园的小礼堂前。
昨日骑车经过南湾的小公园,路旁有柱粉色的玉兰,虽然不是很高大,却一样堆满了红色的玉兰花,遂有此文。
何时再看到那样巨大的白玉兰呢?
冶炼与温度补遗
冶炼铜的温度尚需寻找更多的资料,因为最早的铜器如果是红铜或者砷铜往往比青铜冶炼温。
而中国早期的铁制品,特别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的记录以及考古发掘都很有限。有名的就是国语中所讲的美金恶金,很多人认为美金为铜,恶金为铁。不过此说从郭沫若开始就很多人怀疑,认为其不是指的铜和铁,很有可能是钢和铁。
单从考古来说,据我所知中国最早的非陨铁的铁器是三门峡虢国1号墓地中的铜柄铁剑。此墓年代定为西周晚期,同墓地的虢仲墓中亦出土了铜内铁援戈和铜辙铁叶矛。这些铁兵器经化验均为块炼渗碳钢制品,且同墓地中还出土了陨铁制品,说明这应该是中国铁器发端期的制品。除了此墓,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铁制品出土还有宝鸡出土的金柄铁剑,甘肃灵台的铜柄铁剑等,这些制品基本为渗碳钢制品。综上可知,中国冶铁的发端期便已经使用热处理技术,基本很难找到一个只用块炼熟铁的时代。这一方面是炼铁所需温度高,人类不会去花费比冶炼青铜更高的代价去冶炼机械性能还较差的熟铁。另一方面说明,早期中国人就已经愿意用更高昂的代价把费力冶炼出的熟铁进一步作渗碳处理,以求得到韧性于硬度合一的低碳钢,且作为最宝贵的利器(铜柄,金柄)来使用。
呵呵,人类对奢侈品的追求往往是不计代价的,这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类似于汤因比所说的总有些人不甘心在已有平台上享乐而愿意去攀登高峰。
而中国早期的铁制品,特别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的记录以及考古发掘都很有限。有名的就是国语中所讲的美金恶金,很多人认为美金为铜,恶金为铁。不过此说从郭沫若开始就很多人怀疑,认为其不是指的铜和铁,很有可能是钢和铁。
单从考古来说,据我所知中国最早的非陨铁的铁器是三门峡虢国1号墓地中的铜柄铁剑。此墓年代定为西周晚期,同墓地的虢仲墓中亦出土了铜内铁援戈和铜辙铁叶矛。这些铁兵器经化验均为块炼渗碳钢制品,且同墓地中还出土了陨铁制品,说明这应该是中国铁器发端期的制品。除了此墓,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铁制品出土还有宝鸡出土的金柄铁剑,甘肃灵台的铜柄铁剑等,这些制品基本为渗碳钢制品。综上可知,中国冶铁的发端期便已经使用热处理技术,基本很难找到一个只用块炼熟铁的时代。这一方面是炼铁所需温度高,人类不会去花费比冶炼青铜更高的代价去冶炼机械性能还较差的熟铁。另一方面说明,早期中国人就已经愿意用更高昂的代价把费力冶炼出的熟铁进一步作渗碳处理,以求得到韧性于硬度合一的低碳钢,且作为最宝贵的利器(铜柄,金柄)来使用。
呵呵,人类对奢侈品的追求往往是不计代价的,这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类似于汤因比所说的总有些人不甘心在已有平台上享乐而愿意去攀登高峰。
星期四, 二月 11, 2010
炉温与中国冶金
中国和西方的冶金术的发展次序其实是一样,不过是时间各有不同,当然一些细节也不相同。西方的最早出现的砷铜、块炼和熟铁渗碳炼钢同样在中国出现了,不过其过程很短暂,出土的早期实物也有限,但冶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环都在中国发现了对照的实物。不过从中国的砷铜和青铜以及块炼技术和生铁铸造技术相距如此之近来看,最早的炼铜和炼铁技术从外部传入也有很大可能。
要搞清楚冶炼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对铜铁制品有点了解。如古代的铁制品,不管其含何种元素,本质是碳铁合金,其机械性能是由碳铁合金内部的结构决定。最简单的就是按照含碳量的多少划分的生铁,钢,熟铁,其特点是硬而脆,坚而韧,柔而软。细分就要分析其中铁素体,奥氏体等的比例,现代考古技术已经可以分析铁器的各种成分和结构。而铜制品一样是各种不同成分的铜合金。除了机械性能于人类的需求相联系,其冶炼特性更与人类的冶炼能力紧密关联,这就要涉及金属的冶炼方法,特别是冶炼温度与熔点。来乱说几句金属冶炼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冶金术演进与炉内温度提高的关系,下面的温度均为摄氏度。
西亚和中国早期的冶金路线基本一致:
天然铜/天然锌铜合金-(锡铜/砷铜)-青铜 - 天然铁-块炼铁
中国和西亚的早期铜制品中除了天然的铜和铜锌合金还有砷铜及锡青铜,但有些学者对砷铜等的冶炼方式还存在异议,特别是中国的天然铜、锡铜和砷铜等极早期铜器发现甚少,时间上也仅限于二里头二三期,这里暂且不论。纯铜的熔点是1080度从孔雀石冶炼到纯铜要1100度左右,加入锡石温度就降到900多度。就后来技术最成熟的铅锡青铜来说,其熔点仅为800度左右,即此时已为液态。这个温度已经很接近陶器的烧制温度(700度左右),融化后的青铜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坩埚熔炼。特别的是青铜的机械性能也比纯铜要好得多。
再来看铁,最早的铁器多为取自陨铁的铁镍合金,其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能显然强于青铜,所以古人往往将其镶嵌于青铜器刃部,如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所出之铁刃铜器。但天然陨铁甚少,毕是珍惜之物,不过人类也从中认识到铁的性能。
大约在春秋时期中国有了块炼法所出的熟铁,即低碳的铁碳合金。铁矿石在500度就可以还原,块炼法要能产出成块的海绵状铁大约要800-1000度以上,并且要在冶炼炉内杂置铁矿石和碳。块炼法生产出的海绵状铁还不 能用,且其熔点高达1500度以上,早期条件下不能熔铸需继续锻打成熟铁块才可使用,不过这种熟铁很软,无法作为对性能要求高的兵器。若对于这种低碳的熟铁块采用渗碳技术继续锻打,则可产出中等碳含量的钢。在中国这种铁剑多产自吴楚,其性能也明显强于青铜,但是需要反复锻打,造价极其高昂,很多人相信干将莫邪就是铸的钢剑,可见这种方法产钢之不易。
中国人较早发明了技术要求高却生产简单的生铁铸造技术,只要继续提高炉温到1200度左右,就可以从铁矿石中冶出生铁。生铁的熔点为1100多度,相对熟 铁较易熔铸。而中国在青铜冶炼方面不断提高温度的技术(如对大冶山古铜矿遗址的考察发现其冶炼温度已经高达1200度)为较早得生产生铁和瓷提供了重要条 件。更有甚者,战国时燕下都?出土了大量的冷铸兵器和工具,冷铸的灰口铁需求温度高达1500度,但其成本却相对低廉,生产出的冷铸生铁性能更好。对比当 时的青铜,生铁硬度高而韧性则稍差。不过有了生铁采用炒炼等去碳方法也可方便地产出既坚又韧的钢。
在早期冶铁遗物中既有块炼之熟铁也有铸造的生铁。如果从技术角度推断,应该是需要温度较低的块炼法在前而生铁在后。不过熟铁在中国出土很少,仅有少数铁条状物品,不像西方,熟铁主导了相当长时间。这一方面是可能是块炼法传入中国晚,而中国的青铜冶金技术发达,古人也不会花费更高的造价去生产太多机械性能不如青铜的熟铁,生产出来的熟铁更多的用来进一步锻打成钢,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另一方面是中国较早出现了更先进的生铁铸造技术,大量应用于工具农具等对性能要求不是非常高的领域。
综上可知金属熔点顺序是熟铁》生铁》青铜,不过几种主要主要材料所需温度应该是生铁》瓷器》熟铁》青铜》陶器,这也与这几种材料先后产生的顺序相一致。说明人类使用材料的进化史中主要的技术困难或者技术进步就是温度。
虽然冶金技术发展的环节大体一致,但如果拿中国对比西亚(Fertile Crescent)这一人类文明最早显现端倪的地区的冶金发展进程作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亚无论是铜还是铁的早期冶炼都领先于中国,却在后面的冶金技术发展中落后了。而中国的最初的铜铁冶炼阶段突然而短暂,但后来的技术水平则大大超前。当然这可能是考古发现的缺失,不过仅就现有的资料我做几点猜测。对于青铜器而言,铜,锡,铅三者的合金,很不幸这三种金属又相对较少(对比铁)。而西亚一代缺铜和锡,所以西亚的青铜器物形制上薄壁较多,其工艺上也已锻造为盛。各种锻打的青铜片板组成了西亚各种精巧复杂的青铜器。而对小型器物和精细结构的不断完善也导致西亚很早就出现了失蜡法。而中国是铸造的青铜往往很厚重,特别是很多器物都是厚壁。而中国最早期的青铜器(二里头时期)也是薄壁的,而此风至商代则为之一变。根据铅同位素的研究,一种高放射性成因铅在商代青铜器中大量出现,而这种高放射性成因铅的来源则指向了中国西南,云贵川边一带。那么中国人能奢侈的使用大量青铜就可能是以大量的铜锡铅矿藏作为基础的。而这种形体巨大青铜的冶铸也对冶炼炉的大小和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在早期铁矿块炼法传入中国后,由重厚青铜器铸造刺激而生的大型高温冶炼炉为中国更早的冶炼出生铁提供了技术储备。铁矿石相对不是很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对于高温冶炼来说。不过富铁矿和富铜矿在中国都很少,这又可以解释中国在最初期冶炼技术上的滞后。毕竟金光闪闪的天然铜或铜锌合金还有冶炼及其方便的富铁矿比绿色的孔雀石暗淡无光的铁矿石对人类的吸引与启迪更大。
不说明中国在铸铁炼钢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就无法说明中华文明在"封建"时代的巨大成就,当然这也不代表要把中国古代的铸铁炼钢技术说的超过西方近代的炼钢炼铁术。反之亦不能因为西方近代冶炼技术的进步就认为西方的冶金发展之路就是唯一的康庄大陆,而中国的冶金发展走入死胡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走在康庄大路上的西方冶金业没有在14世纪之前展现其魅力呢。人类冶金的发展从来不是单纯只受冶金技术的影响,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可能是最近重读Guns, Germs and Steel的影响,这里提出一个资源地理的假说,供大家一乐。
星期三, 二月 10, 2010
星期六, 二月 06, 2010
稍丝与风险
早期看了一篇论文讲明清时期江南桑叶市场的远期交易,就是期货的一种雏形。由于叶市只集中于夏天的几十天,价格瞬息万变,为了规避风险,蚕户想提前买桑叶以防叶价过高,而叶户也乐于提起售叶规避叶贱,因此有叶商居中交易,称为稍叶。蚕户多在震泽,南浔,而叶户在桐乡石门,位于两地之间的乌镇就是叶商云集的地方了。受天气影响甚大的农产品交易是期货交易发源的乐土,买卖双方为规避外界原因的风险,其实是这个风险转嫁到中间商了。而承担了这种风险的中间商往往赚取着高额利润,这部分利润是用风险来评价的么?我不清楚,但是世人对这种高额利润以及中间商的厌恶却是古来有之,有诗云:不见街头作叶人,折阅已过大半矣。此曹平日子母权,计利析到秋毫巅。居来奇货不肯鬻,黄金不饱贪夫腹。去有腰缠返垂橐,乌戍归来唯一哭。可世人在厌恶,却不免受惑于高额利润,置身于叶市,或白手至饶,或负债累累。
不过叶商的风险是自己来承担的,可现代社会这种由一般贸易风险转移而成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却因为维护社会金融秩序安全的理由而转嫁到政府,而最终又通过税收方式回到民众。那么中间商就成为了坐享高额利润而无须承担高风险的绝佳位置了。
不过叶商的风险是自己来承担的,可现代社会这种由一般贸易风险转移而成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却因为维护社会金融秩序安全的理由而转嫁到政府,而最终又通过税收方式回到民众。那么中间商就成为了坐享高额利润而无须承担高风险的绝佳位置了。
星期四, 一月 14, 2010
老饕记之杯具
刚洗完碗,用非洲鲫鱼做的煎鱼饼最后成了鱼片粥,杯具啊杯具。既然饭食无可称道那就说说餐具吧。网上流行杯具,据说这杯字,其来自�,《礼记》有"�饮",注曰:"�饮,手掬之也"。�就是用手捧。 其实那时候的杯像两手合掬所成的形状,看那个杯耳其实就是两个拇指。下图前排左二就是杯子,而左一像现代杯子的容器叫卮。当年骆宾王不满高宗死后武后专权写了个有名的讨武�檄,中有名言"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后来这一�土往往特指坟上的土。而到如今这个杯字也跟�字殊途同归带上了凄凉的色彩。这个杯子因为有耳,又叫耳杯,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羽觞,因为杯耳宽大如飞羽,进而李白叹:飞羽觞而醉月,特别是月影成三人的宴席羽觞则是唯一合适的酒具了。
http://img762.ph.126.net/lL7crqs7Q1eqbRjZEMh9TA==/1228638273342713306.jpg
所谓餐具上面摆着杯具,而这个图中摆杯具的餐具就是案。古时案有两种,有四足的案就是桌子的原型啦,而无足的称之为�案,其实就是现在的托盘啦。古代中国也是把饭菜做好,然后分到每个人的案里面,�案有铜漆等做的,尤以漆器华丽,这个图里面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餐具。《史记》里面说赵王"自持案金饰",说的就是拿这种托盘而不是举桌子,更有名的例子就是《后汉书》里面梁鸿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不过由于分餐制在中国逐渐被合餐制代替,这种�案后来也就少见了。想到西方吃个大餐才几个菜,而中餐动辄十几个,几十个菜,估计分起来费劲干脆一起吃好了,哈哈,这是我的胡说的,分餐制式微的过程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最后祝各位恶心的师妹能举案齐眉,用餐具托着杯具搞一辈子。。。
星期五, 一月 08, 2010
这一年走过的路
这一年走过的路,越来越喜欢上陆地的旅行了。。。
西北,东部,南部,要走的路还很多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msa=0&msid=114986573318657414097.000471c85b38ad578e3bf
西北,东部,南部,要走的路还很多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msa=0&msid=114986573318657414097.000471c85b38ad578e3bf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