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月 20, 2011
技术发展的路径
有人说中国瓷器发达是因为中国的冶炼工艺发达,并从中国早期发达的青铜和钢铁冶炼技术那里寻找渊源,比如鼓风炉的应用。金属冶炼和硅酸盐制品烧造这两项人类最早掌握的工业,在技术上有很多近似之处,特别是两种工艺都对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瓷器烧造的温度不仅要高还要持续时间长,从烧结成型到逐步冷却可能要从数十小时到几天,而且对温度的控制还需要比较准确的控制。古代早期冶炼金属用的坩埚炒钢炉等炉内空间不大,鼓风很容易提高炉内温度,但用于大批烧造陶瓷器的瓷窑往往窑室巨大,一般的鼓风设备很难满足其对温度控制的要求。事实上考古发现证明汉代烧造瓷器不是靠着鼓风炉而是龙窑一类的瓷窑构造来合理的利用火焰达到高温,而发现大量龙窑的吴越一带正是这些早期瓷器烧造技术的发展中心。事实上中国的原始瓷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候还没有大型吹风炉呢,一般说来,摄氏一千度以上就可以烧出瓷了。除了温度,合适的陶土也是中国诞生瓷器的重要原因。而且西方在烧制器皿上也有很多技术,埃及古王国时期就能烧制玻璃,其需要的温度也在一千度以上,而合适的石英等矿藏也是其发达的玻璃制造工艺的基 础。
新石器晚期中国大地上各种文化遗址中出土陶器表现出从北到南烧制温度降低的趋势,这基本反映了当时陶器烧造的技术水平。在商周时期吴越地区就已经生产大量出氧化铁含量较少的原始白瓷,而当时的文化中心区域黄河流域也存在瓷土资源可遗址中却罕见原始瓷器。商周之后,特别是战国期这种吴越地区的原始瓷器却嘎然而止销声匿迹,这与楚文化的东侵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管楚国有着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但可能的技术交流并没有出现,代之的审美趣味与文化需求上的转变却几乎扼杀了瓷器工艺。秦汉时期吴越地区的瓷器再次勃兴,不过其技术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倒退,如较多氧化铁造成的色泽偏红黄胎体强度下降等等,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才达到东汉后成熟青瓷的水平,并为逐步扩展到其他地区。此时中原地区的冶铁炼铜等工艺都很先进,但其瓷器大部分还是来自吴越地区。而烧瓷技术在吴越一隅的绵延不绝不得不让人重视其特别丰富的瓷土和木材燃料等独特的资源环境。从早期瓷器的发展可见技术并不是简单的继承和发展的路线,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的审美趣味等等都影响着技术的发展轨迹。
有些技术就不像瓷器这样幸运,拿青铜器来说,单就器形而言西周时期楚式青铜器达到了一个高峰,比如用失蜡法铸造的曾侯乙尊盘,可此后的几百年中失蜡法却在中国的金属加工技术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另一方面从现有的西周青铜器来看,一种过于奢华绚烂的错金银技术开始风行乃至汉代。若以现在人的审美来看这种错金银的青铜器远不如商周早期青铜器古朴质美,但技术上只能说失蜡法和错金银是两种不同的工艺方向,而从出土数量看这种色彩斑斓的错金银铜器更受欢迎,或者是相对简单的工艺更为多数人所接受?同样类似的历程如良渚文化就有精美至极的玉石微雕技术,其作品甚至远传至四川的金沙文化,但到了商代看似粗鄙不精的镶绿松石玉器却更为人所爱。而失传或者某项技术的停滞与退步也不代表后来人止步不前。技术的发展可能是审美导向也可能是需求控制,再耐用的诺基亚也干不过iphone:)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