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赵朴初老先生的书,文中汉地佛经论及赵城金藏,我却想起了一小故事。金朝时山西一女信徒崔法珍小时被僧医治好眼疾,此后笃信佛法,成年了更是断臂化缘来刊刻佛典,积三十年之功最终在解州天宁寺完成了部七千卷的大典。联想起汉地佛教雕像笔画里面大量的女性供养人,看来中国女性对佛教的态度要比男性“极端”一些,异族与女性是佛教在中国推广的两大生力军啊。后来崔法珍献此藏给朝廷,金世祖听闻此事也大为感动,特在圣安寺亲自为其受比丘尼戒,却说这圣安寺是金朝供奉祖宗的国庙,如今还有庙门在北京的南横西街,当年我去牛街玩还瞧见过只是不知道如此典故。话说这些佛经在千年中辗转,难免受了战火风霜的侵扰,多有损毁散失,不过历代也不断修补,特别元朝时耶律楚材组织人补刻了千余卷。此后该典沉寂了近千年,世人大都不晓,直到1933范成和尚在赵城广胜下寺重新发现了并命名为赵城金藏,不过此时只有不到六千卷了。金藏发现后世人震惊,蒋唯心自南京来专程研究金藏,后写成《金藏雕印始末考》(
http://www.scribd.com/doc/2213760/-),使得金藏更为闻名。
赵城金藏卷首页
http://www.gmw.cn/images/2005-07/14/xin_220702140211015310188.jpg
可中华民族的一大劫难却近在眼前了,1938年日军进驻至赵城地区,广胜上寺的住持力空法师力主将原贮于下寺的金藏移至上寺。当时在晋南的国民党14军有意将金藏运往西安,14军的军长就是所谓“能文能武”的李默庵,另一边阎锡山也打算把金藏运往吕梁山区,可力空法师都没同意,只是把金藏封存在上寺的飞虹塔里面。在日寇的紧逼下,力空法师最后求助于八路军,把金藏交给薄一波部,藏于一煤窑内,安然躲过了这场大劫难。解放后此经藏转至国家图书馆修复收藏,并在金藏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华大藏经,以“抗衡”日本的大正藏。因为赵城金藏基本是以宋时的《开元藏》为底本的复刻版,而开元藏又是流传在朝鲜的高丽藏的底本,近代佛教中知名的日本大正藏又是以高丽藏为底本的。呵呵,毕竟老子的儿子比老子的孙子更靠谱一些。
广胜上寺飞虹塔
http://www.bbker.com/img/F189010713.jpg
可为什么力空法师要把金藏从下寺移至上寺,又不肯交给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山西地方政府呢?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故事了。却说这广胜寺分为上寺和下寺,立于霍山之上,原属赵城县,所以叫赵城金藏。广胜下寺旁有霍泉,为赵城,洪洞两县的共用,两县争水,就有分水亭。如今两县已经合并为洪洞县,而元代为了供奉霍泉神修的水神庙却依旧存在,而水神庙内那副元代的壁画也幸存了下来。
水神庙明应王殿壁画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27104537448.jpg
http://www.pep.com.cn/czls/xszx/lszs/200808/W020080825355685427503.jpg
第一个眼熟不?就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元杂剧壁画,现在水神庙南壁上。除了此画外,水神庙内还有反映求雨,欢庆,“打高尔夫球”等很多生活内容的壁画。看到上图左边拉开幕布观望的那个小生没有,在中国众多的壁画中这样如实反映世俗生活的真是稀世珍品啊。当然这也可能跟道教壁画保存下来的比较少有关,而在霍山上这水神庙和广胜寺却相依相伴了近千年。那么广胜寺内有没有壁画呢?
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0806/88/283588_54a682fc81a808d954c74ec13104243c.jpg
这就是其中之一,元代的《东方净琉璃药师净土图》,可惜不是在山西而是我刚刚去过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当我刚一进展厅,就被这幅鸿篇巨著震惊了,大佛于正中颔首而坐,来自顶棚的日光打下来,我辈仿佛置身胜景,至纯至净无他。稍稍的思维短路之后,不平之气又升了起来,虽然明亮的自然光让壁画色泽莹润,显得比在寺庙内高大耀眼,但周围刷白的墙壁又映衬得壁画斑驳突兀,远比不得在庙宇内的和谐自然,如此巨大的壁画如何会流落这里?会不会如华尔纳粘走敦煌壁画那样的行径呢?自己调查一番,却是另一番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供奉少了自然僧侣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时的广胜寺也已凋零破败,僧侣也纷纷散去。此时有文物贩子来到此地,看上了广胜下寺内的壁画,便要购买。下寺住持贞达和尚在赵城县长和邑绅会同下凿下壁画,以1600元银洋售给了文物商。此事见于下寺1929年《重建广胜寺佛庙序》碑。碑文中说:“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塔不堪,远近游者无法触目惊心。邑频 欲修茸。辄因巨资莫筹而止。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绘壁,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由达即邀请干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因与顾客再三商确。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壁画售出后,即着手重个下寺佛殿。修建情况上述碑文中写道:“ 爱于十八年三月动工,新建东北砖窑一孔,重修庙内大殿三处,西南角又添置洋式门一所,其余东西廊房,左右围墙,坏者补之,倾者筑之,一切经营;大壮旧观, 至十月而告竣。”(http://www.piaojia.cn/jingdian/youjishow.asp?id=226862)在贞达和尚和士绅的眼里这些元代壁画如能换些钱财,维护殿宇,也是件大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还可修洋式门,“大壮旧观”,卖之也在情理之中了。这也许上寺的主持力空为什么持意要将金藏移至上寺,且不交予国民党政府的真正原因了。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2-25/U136P4T8D1578268F107DT20090225140030.jpg
金藏遇到力空是幸事,可当时世道力空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乱世之饥民如何能保盛世之文物?外敌劫掠偷盗走了大量的中国文物,而更多的文物则是被买走了,只不过外国人更有钱而已,而我们已经消费不起这些文明的精品了。特别是一些精品文物,如青铜器,金银器,早期书画等国外的收藏量非常丰富,但是其中大多数都不是直接的劫掠而来。对于一个开放的市场,好的东西谁有钱就谁得,而没有稳定市场前,开放的世界,谁武力强,谁就抢得精品多,一样的道理。所以要保护文物,第一点是武力实力,还要有经济实力。民国时没有完善的文物交易规定,流失的物品不计其数。解放后,我国对文物交易实行严格的限制,但是改革开放后还是有大量精品文物走私到国外,一方面是国内的对盗墓等行为的惩治使得一些文物商不了交易的台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还是不如外国人有钱。无论如何这个让西方人觉得不舒服的政策保证了我们在财力不足的时候保住了我们的文物,抑或限制了我们的文化“传播”。但论文化传播,人走比物走要合理得多吧。如今我们渐渐富裕起来,也终于兴起了收藏之风,但真正考验收藏的应该不是有钱要买的时候而是无钱需卖的时候吧。
广胜下寺主殿结构图(引自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2paper/910627/a9013001/)
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2paper/910627/a9013001/analysis%20image/11.jpg
回到广胜寺被卖的壁画,它们辗转到了美国,就是要在最有钱的国家讨个好价钱。可惜美国的收藏家们对这些残破的大量墙块心存疑虑,它们无法得个好价钱。其中一些被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收藏(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和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买走,而另一些则被热衷于收藏亚洲文物的Sackler博士买走,因为这些墙块修复困难,Sackler后把它们捐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疑问,似乎这三幅所绘内容都为药师佛净土,而且都像是附着于山墙上的,但是这个殿按说应该只有两个山墙,为何有三副大致相同的壁画?)
纳尔逊博物馆的广胜寺壁画:
http://www.nelson-atkins.org/art/ConsStudyWall.cfm
宾大博物馆的广胜寺壁画:
http://dla.library.upenn.edu/dla/fisher/search.html?view=staff&fq=period_facet:%22Yuan%22%20AND%20museum_facet:%22Philadelphia:%20University%20Museum%22
提到这个Sackler大家是不是觉得耳熟啊,M.D. Arthur M. Sackler算是收藏中国文物的一个知名收藏家,并且后来捐献他的藏品到很多博物馆和学校,还建立了多家博物馆,而这些博物馆也成了美国收藏亚洲文物的重要中心,比如the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at Harvard University和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还有一个,不知道北大的同学有没有印象,the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at Peking University in Beijing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是Sackler夫人资助的。北大学生免费参观,我去过几次,基本没什么人,里面大都是北大文博院自己挖出来的东西,那个金牛山人的展品还比较丰富, 但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而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我也刚刚去过,位于capital mall的博物馆外面看起来不大而且是和Freer Gallery of Art合在一起称作亚洲博物馆,可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颇为系统。相对于SI系统其他博物馆的游人如织,这里很平静,而且中国人也更少。在白宫,国会山乃至宇航博物馆里面我总能碰到很多的华裔面孔,这个号称美国收藏中国文物七大中心之一的地方却没有几个中国人,唉。
东拉西扯到这里,算是有感而发,其实还是去美东转了一圈博物馆,看了很多东西,难免就想要说点东西,这个就算个放前面的胡扯吧。